昨天爆出了切糕事件,刚开始大家只是调侃切糕的价格,渐渐的,开始出现了地域攻击和民族攻击,腾讯则出了一个评论让大家冷静,不要把问题“升华”了,有趣是这篇文章后面有个投票,看来没有达到作者的目的啊!
我是内地的,现在在新彊上学,半年前在喀什地区某乡村实习支教过,我来谈谈我的感想。
首先是切糕这个东西,以前本人也被坑过,不过不是这种,而是一种黄色的糕点,是不是维族人卖的我也记不太清了。我现在上学是在某兵团,汉族人比例九成以上,这里的人和少数民族相处得也很好,我也没见过切糕,但是支教时见过类似的。那是在乡里的巴扎上(相当于内地赶集的集市),但是没有内地的切糕这么大,这么多种料,只有花生和核桃的,卖家已经切好了一块块的,按块卖的,一块大概三寸大,筷子那么厚,花生仁的一元钱一块,核桃仁的两元钱一块(确认没被坑),所以说这个价钱却是不便宜。内地的用料丰富,加上运输成本,按照5元一两也不算太夸张,但是我觉得还是偏贵,某些商贩卖的3元一两的比较合适。
这次的争论上升到了地域和民族问题,我作为非新彊本地的来谈谈我的见闻和感想。
前面说过我上学的地方是兵团,少数民族很少,包括在学校的比例也一样。刚好我们专业有民班(叫做民考汉,还有种民考民的我不太了解),一个班全是民族生(当然有假冒伪劣的,为了高考加分的),在学校我就能感觉政策上对他们的偏瘫。各种评优都是他们优先,分数可以降低,各种条件可以降低。另外学习上他们必须和汉族分开授课,考试考不同的试卷,难度比我们低,这个学期感觉尤为明显。有一门开卷考试,我们在同一个考场,他们早早的就做完走了,而我们在书上根本找不到答案,都挨到了考试结束才交卷,结果出来后他们很多90多分的,我们上80的都没几个。还有更刺激的,有一门考试也是在一个考场,他们在哗哗的翻书,而我们确是闭卷考试!由于我们系有民班,学院为了搞什么民族团结,安排了我系民汉混住,很可惜的是我所在宿舍是我系唯一一个全是汉族的宿舍。经常也能听班上同学反映他们宿舍某人怎么怎么的,闹什么矛盾了。确实,他们的生活和习惯甚至习性有很多我们无法接受的地方,一部分也是受到他们文化的影响,我觉得互相理解互相尊重是最重要的,我们可以尊重理解他们,他们也应该学会尊重和理解我们,这个过程是应该是相互的。 继续阅读切糕事件感想